-
全部刊號
-
全部欄目
-
全部標簽
-
全部作者/譯者
-
全部年份
-
型態
1945年10月25日,臺籍知識分子林茂生在慶祝光復大會上代表臺胞致詞時,提出兩大重要問題:「第一、何以必須光復?因有失陷,故有光復。失... 閱讀全文
今(2022)年9月1日,臺灣企業聯華電子前董事長曹興誠在立法院舉行「恢復中華民國臺灣國籍」國際記者會,宣布將以10億元臺幣資助兩項旨在... 閱讀全文
今(2022)年8月2日晚間10時43分,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專機飛抵臺北松山機場。島內政客與民眾幾乎是以迎... 閱讀全文
2016年9月號《遠望》336期刊出石佳音所寫〈論蔡英文的「法理臺獨3A000012A0」〉,該文指出:「法理臺獨」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大... 閱讀全文
唐代劉知幾曾謂史家當具備「學、才、識」三長,清代章學誠則加上「史德」一項,主張「能具史識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謂著書者之心術也」。A00... 閱讀全文
從「皇民」到「中國人」的理性抉擇根據葉盛吉的日記和識者回憶,自幼成長於日據時期殖民地教育下的葉盛吉,原本是個日語流暢(不帶臺灣口音)、從...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的復興(一)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與現實意義15、16世紀,西方新興海權國家發現東方新航道,為壟斷貿易利益,帝國主義國家以堅船利炮強... 閱讀全文
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中開宗明義寫道:「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同樣,在反獨促... 閱讀全文
「教育」對民眾的思想層次和價值體系影響甚巨。理論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21條規定「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因此「國民教育」是... 閱讀全文
目前臺灣約有超過九成民眾拒絕統一,全世界另有為數更多的人質疑、敵視中國。島內臺獨派、獨臺派拒統的真正原因,是因喪失文化及民族自信而崇洋媚... 閱讀全文
臺灣疫情大爆發,本土病例不斷增加。人命關天,民進黨的反中政治操弄卻無半點收斂。大陸在第一時間表達希望提供協助,包括疫苗輸臺,卻被陸委會回... 閱讀全文
最近,民進黨一連串的新詞彙,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蔡英文的「認知作戰」,覺得特別有趣,以下是英文對於認知一詞的解釋:認知—Cognitio...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