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
甲辰年十月初二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大國博弈 > 正文

拜登延續川普的錯誤對華政策必將失敗

編譯 | 花俊雄
花俊雄:前美國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曾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安全理事會輪值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最近在韓國《全球亞洲》季刊(Global Asia)網站發表了一篇題為〈川普的對華政策是對是錯?拜登的回答將決定未來〉(Was Trump Right or Wrong on China? Biden's Answer will Shape the Future)的文章。作者表明,他寫此文的宗旨很簡單,就是建議拜登政府應該先停下腳步,對美中關係進行平心靜氣的分析,然後再制定出條理清晰、可靠而全面的長期對華戰略。馬凱碩指出,目前,華盛頓勢不可擋的共識是:即便川普在其他所有問題上都錯了,但他在對華問題上是對的。拜登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必須回答的最重要問題其實很簡單:川普的對華政策究竟是對是錯?因此,拜登政府的真正危險就是繼續實行川普的很多政策。如果這樣,美國將走向災難。

馬凱碩說,季辛吉曾經親自跟他證實,目前,美國缺乏戰略。缺少平心靜氣的分析和冷靜的戰略盤算,實際上意味著美國對華政策從一種謬見擺向另一種謬見;從歐巴馬/柯林頓時代的謬見,即美國的接觸政策將把中國轉變為自由民主;轉為川普/蓬佩奧的謬見,即美國對中國的壓力,將導致中國共產黨崩潰。從一種極端擺向另一種極端,沒有在現實主義中道停留,美國的對華政策將走向失敗。

川普政府的政策提升了美國在世界的地位,大大削弱中國並且導致中國逐漸在絕大多數的國家孤立起來了嗎?現實是,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損害了美國的地位,並未對中國造成實際傷害,而且未能阻止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持續發展貿易和經濟關係。馬凱碩認為,如果拜登政府繼續實行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結果只能導致美國受到削弱、中國更加強大、世界上與中國發展實質關係的國家遠遠多於美國。

川普對華政策失敗的原因很簡單。川普的政策不是基於對美國對手的現實主義的評估。因此,拜登政府可以採取一項簡單易行的措施。世界上除了美國和中國,還有60億人口。如果美國採取理智的措施,體現「對人類觀點的適當尊重」,那麼它將從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看法中學到什麼呢?

首先,無人贊成川普政府認為中國共產黨會消失的觀點。相反,他們會同意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審慎評估:中共在14億中國人中的支持率從2003年86.1%提高到2016年的93.1%。Edward Cunningham, Tony Saich & Jesse Turiel, Understanding CCP Resilience: Surveying Chinese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ime, Harvard's 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July 2020, p.3.其次,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認為中國是一個破壞民主的「共產主義輸出國」。很多美國人信口開河地宣稱中共代表著對美國民主的威脅。那麼為什麼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主國家印度和印尼,或甚至是歐洲國家都不認為中共是對它們的民主制度的威脅呢?地緣政治盤算的最大錯誤就是任憑意識形態凌駕於現實主義的分析之上。第三,世界上大多數嚴肅認真的領導人都認為習近平是一位有能力、稱職且具有建設性的領導人。他可能在國內掌握接近絕對權力,但是,他在國外能夠做出妥協(如與歐洲人達成《中歐投資協定》、與印度達成邊境協議)。妖魔化習近平,尤其是在盎格魯─撒克遜的媒體上,是有破壞性的,因為它導致美國人低估他。不可否認的現實是:美國領導人是在與一位深謀遠慮且具有戰略思維的領導人打交道。相反,川普政府譁眾取寵,無損中國,但也對美國無益。重要的是,儘管川普在美國因抨擊中國而受到讚揚,但是,沒有一個大國支持他的對華政策。它們可能看到了這些政策正在走向失敗。

插圖一:2020年7月,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發布其針對「中國人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所做的長期研究報告:《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Understanding CCP Resilience: Surveying Chinese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ime)。根據該報告,自2003年至2016年期間,大陸民眾對中央、省、縣市及鄉鎮四層級政府的滿意度不僅均有提升外,鄉鎮政府的滿意度從43.6%上升至70.2%,為上升幅度最高的。2016年中國大陸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更高達86.1%。(資料擷取自: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2020年7月,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發布其針對「中國人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所做的長期研究報告:《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根據該報告,自2003年至2016年期間,大陸民眾對中央、省、縣市及鄉鎮四層級政府的滿意度不僅均有提升外,鄉鎮政府的滿意度從43.6%上升至70.2%,為上升幅度最高的。2016年中國大陸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更高達86.1%。(資料擷取自: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如果這種分析是正確的(而事實證明正是如此),那麼拜登政府應當採取的第一項重要措施就是承認川普的對華政策是失敗的。鑑於華盛頓彌漫著有害的反中政治環境,公開說出可能是不明智的。但是在內部,拜登政府必須達成一個審慎的共識:川普的對華政策是失敗的。有了這個共識,拜登政府應規劃另一條對華方針。這樣一種替代方針可以通過五個步驟來實現。

第一步就是按下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暫停」鍵。為什麼?兩個原因。整個世界都會歡迎這種「暫停」,因為大多數國家都希望首先抗擊當下的挑戰,比如新冠疫情。此外,這種「暫停」將為拜登政府爭取時間,扭轉無效政策,比如川普的關稅和出口限制。這些措施的目標顯然是削弱中國經濟力量。但數據顯示沒有效果。美國決策者應反思下面這個重要的統計數字:2009年,中國零售產品市場規模為1.8萬億美元,而美國為4萬億美元,是中國的兩倍多。到了2019年(川普貿易戰之後的三年),中國的市場規模為6萬億美元,是原先的3倍多,而美國的市場規模僅增至5.5萬億美元,不到原來的1.5倍。拜登在競選時曾描述川普對華貿易戰是一場十足的災難,使美國人付出了損失大量金錢和工作崗位的代價。拜登在2020年8月的一次訪談時被問及他會不會維持川普的關稅,他回答「不」,並且全面批判川普的對華政策。拜登說貿易戰是一場災難是正確的,因此,合理的回應應是取消它,但他上台後卻沒有這麼做。

第二步,在「暫停」期間,實事求是地評估,川普的哪些政策適得其反,壯大了習近平和中國的力量。由於美國缺乏對華戰略,川普政府發動的飄忽不定的貿易戰,甚至更具破壞性地拘留孟晚舟(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及公司的首席財務官),這項行動牢牢鞏固了中國政權的團結,因為它勾起了中國「百年屈辱」的深刻記憶──那時西方法律施行在中國的土地上。孟晚舟並沒有在美國的土地上犯法,她沒有違反美國的國內法。她被捕是美國執行對伊朗制裁的「長臂管轄權」(Long-arm jurisdiction)。拜登政府應立即暗示加拿大政府釋放她。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才是真正的地緣政治老謀深算。

第三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對戰略對手真正的強項和弱項形成現實主義的認識。誠然,這是任何戰略競爭中最重要的一步。《孫子》最重要的格言強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努力讀懂中國方面,拜登政府應該牢記美國最偉大的戰略思想家喬治.凱南(George F. Kennan)的一個重要觀點,即地緣政治競爭的結果取決於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給世人普遍留下這樣的國家形象:知道自己要什麼,成功解決內部生活的問題並承擔世界大國的責任,還要有能夠在當下各大意識形態潮流中堅持自我的精神活力(spiritual vitality)。

如果凱南今日還活著,他會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將是:哪一個社會享有更大的「精神活力」,美國還是中國?但是,如果今日他真的還活著,他將很難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共產中國可能比世界上最偉大的民主國家享有更大的「精神活力」這個想法,對於一個美國人而言是不可思議的。

毫無疑問,總體上美國仍然是當今更成功的社會,而且在很多領域領先中國。馬凱碩在他去(2020)年出版的著作《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Has China Won? The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中強調中國絕不應低估美國。但美國若低估中國,將是同樣嚴重的錯誤。那些認為美國與中國接觸將改變中國的美國人就是犯了這個錯誤。的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感到非常困惑──一個不到兩百五十年的年輕美利堅共和國會相信它可以隻手改變一個人口有它四倍規模且具有四千年悠久文明的另一個國家。奇怪的是,很多美國人竟然沒有認識到這種想法是多麼的傲慢自大!

很少美國人知道,對中國人而言,尤其是底層的50%中國人,過去40年是中國歷史四千年來最好的時光。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Jean Fan的研究佐證說:「相對於美國的停滯,中國的文化、自我認知和精神面貌都快速地變得更好。」不幸的是,大多數美國人根本不了解中國,儘管中國存在已經超過四千年。大多數美國人認為14億中國人過得不快樂。因此,他們不能想像實際的情況是中國人能夠在浩瀚的中國規範和價值觀的大洋中愉快地漫游,從而造成井然有序的道德社會和健康愉悅的心理。根據歷史標準來評判,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那樣富足。

第四步是制定全面的長期戰略,管控與中國的競爭。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去的一些方案已不可用。比如,「遏制」(按:containment,臺灣翻譯成「圍堵」)是不可能的。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的貿易超過與美國的貿易。實際上,多很多。美國同樣也無法獲得軍事優勢,尤其是在接近中國沿海的地區。五角大厦所有的兵推都顯示:美國的航空母艦和戰艦在中國超音速導彈的攻擊下都顯得很脆弱。所幸「互相保證毀滅」(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的原理將防止美中之間爆發全面戰爭。

拜登政府尋求盟友和夥伴合作,共同制定新的對華政策,這是明智的。很多盟友和夥伴,包括日本、印度、英國和澳洲,與美國一樣,都對中國實力崛起存有戰略擔憂。可是,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加入美國的遏制政策。這不僅僅是出於經濟原因。中國周邊的所有國家都在問一個問題:10年或20年內,哪個經濟體會更強大──美國還是中國?大多數實事求是的分析家都預測美國經濟未來10到20年內將退居第二。的確,當美國經濟從世界第一變成第二時,全世界的戰略盤算,包括美國自己,都會隨之改變。但是,只有少數勇敢的人敢於在美國公開談論這個話題。對美國任何政治人物來說,談論這個幾乎不可避免的結果──美國可能成為世界老二──都是一種政治禁忌。這是拜登政府在繼續全力執行川普政策之前,應當進行大量戰略再思考的另一個原因。

拜登政府必須採取的第五步也是最後一步也許看似簡單:停止(像前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那樣)辱罵、冒犯中國。考慮到美國喜歡向其他國家傳遞價值判斷的習慣,這也許很困難。但是,拜登政府應出於兩個原因考慮,不要冒犯中國。首先,即使是今天,美國也是唯一冒犯中國的國家。世界上沒有其他政府這樣做。在這種情況下,看起來被孤立的不會是中國,而是美國。其次,公開冒犯中國會給西方全體民眾不知不覺的壓力,導致中美關係嚴重複雜化:「黃禍」恐懼。這種恐懼不時浮現,導致美國反亞裔暴力事件上升。

最後,大多數人希望看到的還是世界兩個主要大國美國與中國之間能夠理性理解和理性對話。辱罵從來無益。對「優秀外交官」的最佳定義是:他或她讓你去地獄,但說話方式讓你覺得好像你會享受這個旅程。外交已經存在幾千年。這是拜登政府可以使用的最佳武器,可以用之與中國建立嶄新的關係,在競爭和合作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

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的言行已經表明它對川普對華政策更多的是繼承,而不是揚棄,是「新瓶裝舊酒」,而不是「另起爐灶」,拜登沒有政治勇氣和魄力衝破當前華盛頓彌漫的仇中氛圍,因此,馬凱碩苦口婆心的建議,可能落得「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境地。當然,拜登如果執意延續川普的對華政策,最終將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