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望雜誌》2021年3-4月號的社論〈變調的「保釣50」──臺灣釣運的綠化與異化〉,及這篇社論後來引發的一連串的對話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大家對在台灣推動釣魚台教育工作者有著強烈的期許與鞭策。連日來,我們不斷地咀嚼與消化來自各位師長的指教與鼓勵,其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您們在嚴峻的政治氛圍下,產生的不安與盼望。我們很謝謝師長們的「愛之深,責之切」。
我們5位是分別從1970年代生到1990年代生、過去幾年持續投入《釣魚台教育協會》推動工作的年輕行動者,希望透過這份文字,嚴肅地面對來自各位師長們的質問與批評,我們的這個回應,是經過我們5位幾次討論的內容整理。(本文最後有我們幾位行動者的簡歷,讓各位師長能更認識我們)
首先,在台灣扎扎實實地推動釣魚台教育工作的我們,是深受保釣運動內涵的精神啟蒙的。我們分別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與孝信老師、美霞老師相遇,並透過兩位老師的帶領,認識保釣議題,進而與更多保釣的師長們連結。在這藍綠惡鬥、普遍年輕人不關心、不熟悉保釣議題的台灣社會裡,啟蒙與帶領年輕行動者,實屬艱難的任務。然而在他們兩位幾十年的培養下,點滴建立起雖為數不多但精實且堅定的年輕團隊。在輿論高度受到操弄、操控的社會氛圍中,若不是將最高理念深埋在行動之中,以深入民眾、與民眾結合的方式進行突圍,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成果的。例如,在獨派家庭中長大的一線行動者陳慈立,在經過兩位老師思想的啟蒙之後,能扭轉耳濡目染的政治意識形態,成為拒斥分裂民族陣營的行動者,即是很好的見證(詳細內容請參考本文末所附上的《人民食物主權》訪談文章)。
從這樣的組織工作精神中淬煉的我們,在台灣推動釣魚台教育工作,同樣面臨了相似且更嚴峻的問題。我們選擇承繼這樣的組織精神,伏流前行。在台灣社會貧脊的精神面貌中,埋藏細流,好讓種子發芽生根。
具體來說,在台灣推動釣魚台教育工作,時常面臨如何與年輕學子講述保釣運動的問題。被分裂民族的政治意識形態所箝制的年輕人,雖一方面認同與同情釣魚台議題,但一方面當所有合理的推論皆導向,兩岸聯手保釣將是最終解方時,這些年輕朋友又本能地關上耳朵拒絕聆聽。而更為嚴重的「反中」情緒,阻隔了理性對話的空間。如何突破這樣的窘境?實踐多年的釣魚台教育工作者,選擇從民眾的話語出發。我們將釣魚台的問題重新更深地扎根到民眾的生活中,從民眾真實的生活與情感中,發掘與引導出走向反帝與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可能性,使釣運能具有更深厚的群眾基礎—即從漁民的角度切入,透過漁民對保釣運動的感知,來豐富保釣運動的內容,繼而開發民眾對保釣歷史和保釣精神更多的認知,讓普遍對釣魚台問題無感的民眾進而產生共感、開始接觸保釣的議題。這不僅是工作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培養從民間生長出來的力量,堅實保釣運動的基礎。
不可否認,漁權確是我們目前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無需贅言,漁權關係到廣大漁民的身家性命。因此,他們是目前島內最有動力參與保釣的群體之一,他們的參與與投入,在輿論上有力地支持了保釣在當下的合理性與正當性,他們因而成為保釣運動的重要力量。而且,作為有良知的運動者,我們不該也不忍對現實中民眾所實際承受著的壓迫視而不見。只有以心換心地理解民眾的痛苦,站在民眾一邊,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民眾才會信任我們,支持我們,這是任何高談闊論都無法取代的。在這個意義上,於情於理,漁權都不可不爭!
但是,釣魚台教育工作絕非僅止於呼喊保衛漁權。我們所做的教育工作,就是用釣魚台這面照妖鏡照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等等的問題,進而讓民眾認識到有別於主流媒體、教科書上的現實政治問題。我們之所以倡導向漁民學習,在於民眾與漁民接觸後,進而認識到他們的智慧,是有助於保釣運動前行的。與此同時,漁民也正向我們學習。彼此之前的互相學習,能讓在保釣歷史洪流中不被看見的漁民重新歸位,與知識分子匯流,共同構成一股具有民眾基礎和政治遠景的力量。
在這艱辛的歷史時刻,我們希望能與保釣的師長們共同努力,彼此成為堅強的後盾。因此,面對《遠望》所發表的社論〈變調的「保釣50」──臺灣釣運的綠化與異化〉,我們有幾點必須據理說明:
第一,釣魚台教育工作從孝信老師2011年在世新大學的計畫開始,到2017年釣魚台教育協會成立,直至今日,都是一連串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根據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討論並修正,再實踐,絕非是一時一地一事即能看清釣魚台教育工作的全貌。然而,如前述,我們一直是堅定著我們的核心精神與理念。所以,我們更希望願意認識我們或是評斷我們的同志,不要在心存疑慮且未對話的情況下逕自解讀我們的內涵,更不要「先射箭再畫靶」,缺乏科學的、辯證的精神,讓心中既定的評斷凌駕於事實之上。
第二,前述提及,漁民對釣魚台問題的認識—即漁權,僅是其最低綱領。接下來,即是行動者的任務,讓人民看見問題的核心,激起其力量的展現。那麼,就不該固化地思考漁民,而忽略其內在的動力與可能性,甚而評斷其「窄化釣運」。這是知識分子不該犯的驕傲之心。相反地,知識分子應該捲起袖子一起幹!
第三,文中對孝信老師的私下談話、以及引用研討會上漁民、講者的發言,有許多斷章取義的扭曲。限於篇幅,本文不再逐條反駁,但願舉其中一例來回應。該篇社論末段引用兩段釣教協的前工作者陳崇真在保釣五十的發言,然而這篇社論為強調自身觀點,而去脈絡的詮釋崇真的發言,我們甚感遺憾。我們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向崇真詢問,崇真回以文字如下:「釣教協不僅只是推動保釣教育,更搭起一個保釣人士相互串聯的平台,讓本就充滿歧異與各種立場的人齊聚在保釣的大旗下,也就是所謂的統一戰線,團結不同政治團體及各界力量,為保釣共同奮鬥。一個平台越能包容異己就越能連結各路人馬,統一戰線就越能壯大。例如研討會論壇二就讓兩岸共同保釣的呼籲有機會被傳達出來。我相信『反帝愛國、捍衛主權』是釣教協在不友善的客觀環境條件下仍緊緊抓住的原則,也因此能讓海內外保釣人士齊聚一堂,共商保釣大業。」
是以,倘若回到這些講者的語境脈絡,而非抓住個別詞彙任意發揮,相信不難發現這些講者的意圖並非如遠望文章在邏輯上所架構出來的樣貌。
第四,保釣五十研討會內容是由保釣五十推動團隊共同商擬並執行。由緣起與三個論壇串連起來,並以保釣五十為核心精神貫穿,即思索與實踐釣運的傳承以及在台灣開創新保釣的可能性。其中,論壇三「鼓浪前進:保釣運動的台灣進行式」作為研討會的總結,自有這一層深厚的含意。因此,由兩位釣教協常務理事錢永祥老師與呂欽文老師開頭,點出釣運的精神面貌以及今日實踐場域的時空特性。再交棒釣魚台教育一線工作者鍾俞如,介紹實踐的成果與分析新保釣的出路。最後,特別邀請三位年輕、關懷社會的朋友,包括在工運奮鬥的陳柏謙、前釣教協工作者陳崇真以及國民教育一線社會科教師鍾有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嘗試開啟釣運出路的對話與討論,希望師長們理解,這個論壇並不是提出結論,而是一個對話的開始。
第五,承上,錢永祥老師講述的內容,也是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形成。我們試圖在充斥著狹隘的、排他的愛國主義的台灣下,提出對愛「國」主義的重新思考。如去中國化式的愛國,即是我們要挑戰的對象。並且從保釣運動的精神去提煉出,愛鄉保土式的愛國主義,才是我們今日該效法、重新成為典範的精神。
我們懷抱著共同前進的心情,提出上述幾點回應,目的在於團結力量而不是內耗。過去的歷史事件都顯明了,我們保釣運動內部若不求同存異,團結向外,最開心的莫過於與美日合流、出賣民族、民眾的政客,「莫讓親者痛仇者快」,與各位師長們共勉之!
最後,我們盼請《遠望》雜誌的前輩們,能夠刊載此篇拙文,作為《釣魚台教育協會》數位年輕行動者對〈變調的保釣50–台灣釣運的綠化與異化〉的回應。
《釣魚台教育協會》年輕行動者 敬上
《釣魚台教育協會》年輕行動者:
·卓淑惠,1976年生,現為釣魚台教育協會秘書處一線行動者。自2008年始通過台灣同學會活動,認識多位七零年代老保釣師長。從孝信老師2011年在世新大學推動釣魚台公民教育計劃初始即以志工身份投入其中。
·陳慈立,1979年生,受保釣運動啟蒙,漸漸跳出藍綠惡鬥的政治框框,感受到從群眾出發的運動工作是如此有力、深刻、重要,因而投入公共衛生與釣魚台群眾教育工作的行伍當中十數年。現為釣魚台教育協會秘書處一線行動者。
·廖家敏,1977年生。現為台灣民間中小企業雇員。2002年因孝信老師、美霞老師引領而開始接觸釣魚台議題,當時李登輝宣稱釣魚台是日本領土產生爭議,經由孝信老師、美霞老師建立的群組書信往來,有機會認識七零年代老保釣師長,被七零年代知識份子的愛國理想主義所感動。目前以志工參與方式投入釣魚台教育協會活動。
·鍾有良,1970年生。現為國中社會科教師。自2017年始擔任釣魚台教育研習營講員,分享自身在一線教育場域所見所聞與反思,同時也投入教科書批判分析工作。
·鍾俞如,1991年生,自2017年透過陳崇真的介紹進入釣教協擔任工讀生,真正認識到教科書不教的釣魚台議題,在投入過程中,越發認同釣魚台教育工作,同年,轉為正職工作者,繼續投入秘書處一線行動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