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
甲辰年冬月十九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遠望 > 正文

國家認同與科技發展

臺灣青年應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作者 | 李宗隆
李宗隆:嘉義大學電子物理學系教授

今年夏天,我參加了「2017中華兒女科技體驗營」,參訪了中鐵十四局、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科技學術單位,見證了祖國科技的快速發展。

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開發和應用大直徑盾構、水下盾構和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重點企業。盾構施工是中鐵十四局的核心技術,應用在許多隧道工程,包括南京長江隧道、揚州瘦西湖隧道(世界最大的單管雙層隧道)、廈門地鐵跨海隧道、京瀋客專望京隧道、南京地鐵長江隧道、蘭州地鐵黃河隧道等等。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藉著神舟系列飛船和天宮目標飛行器,不僅實踐神舟天宮空間對接技術驗證,為以後載人航天做準備;也在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流體和燃燒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地量子通訊等領域開展多項齊頭或超越世界前沿的實驗研究。

北京交通大學在培育交通建設人才,及天津大學在學生創業精神的養成,也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左圖為中鐵十四局的核心技術「盾構」,應用在許多隧道工程;右圖為神舟系列飛船發射實況。

左圖為中鐵十四局的核心技術「盾構」,應用在許多隧道工程;右圖為神舟系列飛船發射實況。


科技與民族歷史文化息息相關

祖國能在數十年內有這種成績,除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絕對值得肯定,最少還有兩個原因。一、中國近代受列強殖民和日本侵略,國人深切體認到國家不自強就只能挨打,所以凡事求精進,包括科技。二、在中國固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出的國家治理模式,讓國家能全面高效地發展,成為高端科技發展的支撐。換言之,當今祖國科技的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因為國人對歷史的體認,另一方面是民族的文化底蘊所促成。由此可見,科技不只是知識與技術,而與國家民族的歷史經驗、文化價值息息相關。

由這個角度反省,臺灣社會混亂、科技發展遲緩等所有紛紛擾擾的現象,歸根究柢都要回到「認同」問題:如果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和自己祖先的歷史文化切割,不知道過去的我是誰,就不知道今天的我該做什麼,對於明天更是茫然。這樣認同錯亂的臺灣社會,失去公是公非,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無序都難以避免。

但是,要使臺灣走回正軌,大陸必須認清促統之道,臺灣必須明白臺獨之害。

魏源於道光年間編寫《海國圖志》引進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並在序中點出「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於道光年間編寫《海國圖志》引進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並在序中點出「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讓利不能反獨,文化才能促統

「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就是理性和感性地瞭解並接受「大陸是我家的一部分,同時臺灣也是大陸每個人家的一部分」。這個關係好比一個大家庭,家裡每個成員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前者很容易,但做得到後者才是真家人,才是高貴情操的發揮。

試想家裡的屋頂破了個洞,不論是否破在你的房間,做為家的一員,你不會批評這個家破舊、詛咒你的兄弟,掉頭就走,反而會竭盡所能去修它,這一代修不好,下一代繼續修。同一個觀念作用在國家上,就應理解:中國很大,不可能盡善盡美,但若看到大陸有不完善的地方,臺灣人作為中華大家庭的一員,應思考如何盡己之力去改善它,而不是把它當成詆譭自己祖國的「依據」。

臺灣的分離思想是日本人在1895年馬關條約強占臺灣後播下的謬論,最終經不起歷史的考驗。我相信,中國統一是歷史規律。中國沒有一個盛世不是統一的,現在是中國另一個盛世的開始。只要持續努力,審慎樂觀,祖國的統一指日可待。

但是,目前祖國統一的進程出現障礙:大陸把臺灣當手足,但臺灣許多人把大陸當敵人。這種認同錯亂是教育與媒體宣傳造成的,不是由經濟利益決定的。大陸對臺灣一再推出經濟優惠政策,卻阻止不了臺灣的「綠化」,足證「經濟(讓利)買不了認同」。在兩岸關係上,只談經濟利益無法有效促統,唯有教育與文化才是改變人心的根本之道。

左圖為《臺灣戰事紀聞》(第一卷)所收錄的臺灣全島圖,日本在牡丹社事件中將臺灣島刻意切分為「支那領土」與「蕃地」;右圖為1896年遠藤誠所編的《征臺軍凱旋紀念帖》,其收錄的地圖已將臺灣島及澎湖列島標註為「新領地」。由此可見,日本自牡丹社事件至甲午戰爭,一步步地將臺灣和澎湖從中國版圖割離出來。

左圖為《臺灣戰事紀聞》(第一卷)所收錄的臺灣全島圖,日本在牡丹社事件中將臺灣島刻意切分為「支那領土」與「蕃地」;右圖為1896年遠藤誠所編的《征臺軍凱旋紀念帖》,其收錄的地圖已將臺灣島及澎湖列島標註為「新領地」。由此可見,日本自牡丹社事件至甲午戰爭,一步步地將臺灣和澎湖從中國版圖割離出來。

 

統一後才有真自由

在臺獨的宣傳下,有人擔心兩岸統一後臺灣會失去「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是,臺灣真有「自由」嗎?最少有三點可以釐清此事:

一、如果說,我有到你家放火的「自由」,你和許多其他人都不會同意我這種「自由」。所以,自由是有限制的。人與人之間的自由是有一個邊界的,這個邊界讓個體的自由在群體裡可「有序」地運行。因此,社會「有序」是「自由」的表徵,沒有秩序的社會不可能是自由的社會。在臺灣,總統、立法委員有公然違憲的「政治自由」;媒體有公然造謠不用負責的「言論自由」;財團有恣意巧取豪奪的「經濟自由」。這些脫序的亂象,足證臺灣並沒有真正的自由。只不過臺灣人把「暴行、混亂」誤認為「自由」罷了。

二、許多人以為臺灣可以「自由」地使用臉書(Facebook)、Line、和YouTube等網路社交媒體,而大陸不行。臉書和YouTube確實打造了其「自由開放」的形象,但對言之有理、可能產生影響力的統派貼文及視頻,這些網路社交媒體的系統管理者會把他們封鎖或停權。例如,臉書刪過臺灣統派雜誌《遠望》的貼文,YouTube還把「臺灣杯具」的帳號永久停權。換言之,臉書等這些社交網路媒體是有政治立場的,而且這個立場是對抗大陸、支持臺灣分裂勢力的。至於Line也不是沒有政治立場的,在造成生靈塗炭的顏色革命裡,Line和其他西方網路社交媒體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美國在民眾占領華爾街行動中,重要媒體集體失聲;警察驅離群眾時,區域性的斷網,阻絕了群眾間的網路聯繫。美國所說的「網路自由」是不是有雙重標準?大陸不讓這些有特定政治傾向的網路媒體進入國內,以維護自身有序穩定的發展,逐步建立一個每個公民都可以行使權利的真正自由國家,有什麼不對嗎?我們反而應該問:臺灣為什麼允許這些網路社交媒體進來?

三、在臺灣,臺獨幾乎有無限的「自由」(包括占領立法院、攻打行政院),但人們並沒有「公開主張兩岸統一」的自由。主張統一的言論被打壓,主張統一的人被排擠。所謂臺灣的「言論自由」其實只是假象。

總而言之,兩岸統一,臺灣才可能消弭讓臺灣脫序混亂的內外因素,擺脫把「暴行、混亂」誤當自由的現實,得到有序運行的真自由。


認同中國,參與復興,分享榮耀

「我是中國人」這個認同是關鍵性的。有這個認同,才可能把現在的我和祖先的歷史、文化連接在一起。這個歷史、文化,造就了當今大陸科技的蓬勃發展,也讓中國人有自信用自己的眼光和價值看中國和世界。中國復興將給全世界帶來千年未有的大變局。舉凡科技、人文的理論與實踐領域,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參與這些工作,就是對中國及世界的建設盡一份力量。臺灣年輕人絕不要辜負這個時代給你的大好機會。在祖國的復興進程中,你將體認到:「中國人」這個身分是非常值得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