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臺灣,經歷了整整38年的長期戒嚴與白色恐怖。一群政治受難者在九死一生、坐穿牢底之餘,對國家民族仍懷理想、猶有大愛,就在1987年解嚴前夕創辦了《遠望》雜誌,繼續發出追求統一、追求進步的聲音。在「統派」及「左派」遭受誣衊、打壓的臺灣,這群統派的老前輩,從日據時代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們的堅持讓人震撼,令人敬佩。
2015年9月,完成階段性任務的《遠望》前輩,決定把雜誌交給新一代的團隊。我們所接下的,不僅是從甲午戰爭以來臺灣島上的愛國主義旗幟,更是反獨促統的艱鉅任務。
自1980年代以來,大陸的發展日新月異,民族復興在望。但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卻在美日鼓動之下漸成主流,堅持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立場的人們在歷史最需要他們的時候愈趨邊緣化。由於臺獨全面掌握了教育體制,導致認同中國、支持統一的年輕新血後繼乏人。長此以往,統消獨長的局面將難以徹底扭轉,兩岸關係不易回歸正軌。即使臺灣最終倖免於被美日犧牲來牽制中國復興,在統一以後也很難做到心靈契合、長治久安。
有鑑於此,我們必須改弦更張,不能坐等統一。我們必須使靜態的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理想」轉為動態的國家統一、民族復興「運動」,在臺灣社會內部培養自發的正能量,逐步重建臺灣人民堂堂正正的國族認同、歷史意識、道德價值和人性尊嚴,不但繼續追求和平統一,更要確保統一之後的長遠和平。
為達此目的,《遠望》期許在以下三個方向上盡力:
第一,發展統一理論,凝聚統派對於目標和路線的共識。沒有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理論,就沒有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實踐。臺灣的中國統一運動除了感性統派,更需要理性統派;不但要共同支持中國統一,而且能夠在路線上分工合作,有效反獨促統。於是,我們把《遠望》定位為為此一運動服務的理論性刊物,其主要目標在探討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理論和路線思考。凡有助於讀者認識中國的歷史與現狀、統一的問題與方案、兩岸的政局與走向、統運的形勢與任務、先覺先行者的事蹟與榜樣之高品質作品,都是我們希望刊登的文章。
第二,對臺灣青年與社會大眾宣揚統一理念,既動之以情,亦說之以理。《遠望》本身就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在臺灣實踐的一部分。我們期望《遠望》也能發揮引導議題、培養新血的功能。因此,我們一方面發掘推展統一運動應予關注的理論與現實議題,同時也鼓勵有志青年參與《遠望》的編輯與寫作,進而認識兩岸共屬的中國,啟發歷史意識與民族情感,投入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大業。
第三,提供兩岸精確民情、政情分析,避免誤解與誤判。現在在外力介入煽動之下,兩岸關係暗潮洶湧,風雲莫測。兩岸民眾及當局,更需要精準瞭解彼此之社會實況與政策。如以主觀意願當客觀事實,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遠望》堅持實事求是,力求做到荀子所言:「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辨」。
《遠望》屬於大家。所有關心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中國人,都是我們合作與對話的同志。在兩岸局勢面臨重要轉折的今日,我們期許自己不負使命,能在蒼勁的舊幹上,長出生機盎然的新芽。
立足臺灣,胸懷中國,遠望天下。有志之士,盍興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