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
|
甲辰年二月十九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統一與中國 > 正文

維護「發展利益」,打開臺海死結

作者 | 儲建國
儲建國: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教授兼院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修訂草案)》第二條規定:「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和分裂,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適用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遭受威脅時,國家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發展利益」第一次作為軍事保護的對象被寫入國防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有人認為這是對「臺獨」勢力的新警告,這種理解有誤,因為「臺獨」勢力直接威脅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無需增加「發展利益」來畫蛇添足。做出這種修訂的背景顯而易見是美國對華戰略的調整,其戰略目標之一就是遏制中國的發展。不過,美國政府目前的一些行為如加關稅、制裁幾個企業之類,還不至於引發中國的國防動員。那麼什麼樣的行為會導致如此應對呢?

就臺海問題來說,根據《反分裂國家法》規定:「『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從中可以看出,三種情況都與「分裂」有直接關係,無需「發展利益」為「非和平方式」做進一步說明。因此,「發展利益」的添加不是對臺獨勢力的新警告,儘管非和平過程本身會影響中國的發展。

關鍵在於美國及其盟友對於「非和平統一」的反應會對中國發展利益造成威脅,這種威脅如果達到某種嚴重性,就可能引發中國的非和平應對。

根據美國有關涉臺法案,一旦中國啟動非和平方式統一臺灣,美國就要採取制裁和封鎖措施,而且還要聯合盟友等其他國家一起做。譬如說封鎖海上貿易線路,鼓動主要經濟體與中國全面脫鉤,阻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等。對於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來說,這些行為如果得逞,中國的發展利益必將受到嚴重損害,中國政府就不得不採取非和平方式在內的一切手段,打破美國主導的制裁和封鎖。

臺獨分裂活動發展到今天,已接近「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局面,大陸如果據此做出有關「非和平方式」的決策,是大體符合《反分裂國家法》規定的,也會得到大陸民意的廣泛支持。但是,大陸一方面對「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改變,希望不致因為臺灣問題而錯過,另一方面不願意看到兩岸生靈塗炭的局面,想盡百倍努力捕捉和平統一的一線生機。大陸並沒有自欺欺人地看不見臺灣在事實臺獨上的重大進展,而是容忍不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放棄。

大陸密集地進行實戰化軍演,軍機飛過中線並不停地繞臺,其主要目的還是震懾美臺,告之一旦撕下最後的遮羞布,戰爭就不可避免。這種「以武逼和」的策略還是收到一定效果,美臺所謂「邁出關鍵一步」的想法或許胎死腹中,暫時化解了戰爭的風險。

但是這種效果只是「消極防獨」意義上的效果。如果從2019年確定的「積極促統」的政策意義上說,效果並不那麼積極,甚至產生了相反的效果。譬如說,大陸軍機飛過海峽中線,被很多人理解為往某種統一方向又前進了一步。其實這種中線只是個軍事分界線而已,與主權含義無關,「12海浬線」才是這類主權問題的關鍵。大陸軍機過中線,卻不過「12海浬線」恰恰強化了民進黨版本的「臺灣國家意識」,在心理上把更多的臺灣人往保衛臺灣領土性「國家」的方向上推,島內一些民調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在看到過中線之所得的同時,也要看到不過「偽國境線」之所失。

不越過「偽國境線」的繞臺飛行搞得越久,所失就越有可能超過所得。大陸宣傳中強調「實戰化」軍演,若干次繞臺飛行可視為這種軍演的一部分,但不停地繞臺則只能視為宣示性的警告。從1996年臺海危機中走出來的臺灣人似乎已對這種警告有了免疫力,甚至在美國加持下誤讀為虛張聲勢,從而削弱了「以武逼和」的效果。

在臺灣這種民意的支持下,「臺獨」似乎更加有恃無恐。提升美臺軍售水平,雖然不一定直接是「以武謀獨」,但「以武拒統」則是確實的。有人據此推測,大陸也許為了「發展利益」,似乎與美國達成某種默契性交易:美臺不走出「關鍵一步」,以換取軍售的實際利益。這種推測沒有真憑實據,但也符合某種政治交易的邏輯。如果大陸真這樣做的話,就會進一步減損「以武逼和」的效果,即使暫時防止了重大「臺獨」事變,但會助長「臺獨」氣焰,增加未來發生此類事變的可能性。得失換算,值得深思。

743d69c3-f6f9-4a56-a861-74e08f5f8197.jpeg

2020年1月14日,蔡英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當訪談人問及:臺灣是否準備好自我防衛和能否承受軍事行動時,蔡英文答道:「我們非常努力地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我確實認為我們有相當不錯的能力,對中國來說,侵略臺灣或試圖侵略臺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畫面擷取自:Youtube,BBC News中文,臺灣總統蔡英文接受BBC專訪:我們已是獨立國家,2020年1月21日,11'48''。)


美臺軍售是衡量「非和平方式」的試金石。如果繼續容許美臺軍售,甚至縱容其升級,要麼是「非和平方式」的能力不足,要麼是「非和平方式」的意願不強。如果是後者,那麼本想避免發展利益受損,結果反而事與願違,強化了「和平獨立」的想法,從而讓發展利益在未來面臨更加危險的局面。

如果真正要貫徹「以武逼和」的策略,就必須千方百計增加「非和平方式」的可信度,要有效地增加這種可信度,就必須強化除戰爭之外的軍事鬥爭,而阻止美臺軍售則是這種軍事鬥爭的必要組成部分。

阻止美臺軍售的軍事鬥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行動呢?這應該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行動。大陸對1993年「銀河號事件」記憶深刻,甚至是刻骨銘心。美國以懷疑中國貨輪銀河號向伊朗運送化學武器原料為由,在公海上非法攔截、檢查從事合法貿易的中國船隻,大陸因軍事能力不足而不得不忍受恥辱。現在美國違反中美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不僅不停止美臺軍售,反而非法向中國固有領土(臺灣)運送進攻性武器。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美國就曾在公海上攔截前蘇聯運往古巴(非屬美國領土)的攻擊性核武,如今大陸自然更有充分的合法理由對裝載這種武器運往臺灣的運輸工具進行攔載和檢查,並採取應有的懲罰措施。這種有限的軍事和管理行動是有理有節,充分可控的,既可增加「非和平方式」的能力信度,又可大體避免西方國家集體制裁的嚴重局面。

b33e3482-c2de-40b9-8710-cb55d7b9acf5.jpeg

1993年7月23日,中國一艘名為「銀河號」的輪船,正常地駛向杜拜港、沙烏地達曼港和科威特港,但美國卻宣稱根據其「可靠情報」,指控銀河號貨輪向伊朗運輸供製造化學武器之原料,威脅要對中國進行制裁,並同時向銀河號所在的公海派遣軍艦及直升機。在經歷美國切斷中國的定位系統、無理地登船和進行徹底地搜查後,於9月4日確定船上沒有美國所稱的化學武器原料後,美方對此卻斷然拒絕道歉和賠償一切經濟損失。


更重要的是,縱容美臺軍售升級,就是縱容「臺獨」升級,實際上也就是促使「非和平方式」以更慘烈的方式發生。道理很簡單,臺灣反擊的武器越先進,非和平方式所導致的死亡就越多,大陸慘勝的可能性就越大。縱容美臺軍售升級是歷史性的錯誤,說嚴重點,是對中華民族的犯罪,是縱容美國間接屠殺中國人民,並最終導致中國的發展利益嚴重受損。

在因某些顧慮而打不開臺海問題死結的困惑中,人們也許會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制止美臺軍售,是解決臺灣問題、打開臺海問題死結的關鍵步驟,更是爭取和平統一、維護中國發展利益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