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
甲辰年三月廿正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人間正道,當然無悔

作者 | 李徵
李徵:

我心目中的陳明忠

約莫一年前,有一天石佳音老師對我說:「有位長者陳明忠,他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施以酷刑,如今腿腳不良於行,就是那時留下的病根。」我不假思索地驚呼「陳明忠實在太可憐了」。語畢,老師反問我「你為什麼覺得他很可憐?那麼,你也覺得孔子很可憐嗎?」當時,這兩個問題對我造成強烈的衝擊,使我突然察覺自己個性中的散漫。首先,我在無法掌握詞意的情況下草率使用了「可憐」一詞。其次,既然我對陳明忠近乎一無所知,以「可憐」評判一位耆老的經歷,豈不是既愚蠢又膚淺嗎?

此後,我用很長的時間思索「可憐」的詞意,並讀完陳明忠的自傳《無悔》,試圖檢討我用這個詞彙描述他究竟適不適當。經反覆思考,我認為「可憐」一詞表達「值得同情並令人感到悲哀」之意,而這一詞彙適用的情況由兩個主觀判斷構成。

第一,這段遭遇是意外,是當事人不可控的悲劇,屬於飛來橫禍或造化弄人。換句話說,以「可憐」形容那些預知行為代價或風險而仍有意為之的人並不合適。陳明忠出身日據時代高雄地主家庭,卻為追求社會正義而放棄既得利益。此外,他深知參與中共地下黨及與國民黨作對的危險性,卻從未猶豫,也不曾後悔。陳明忠於1950年及1976年兩度被捕入獄,21個年頭裡,他受盡了精神與肉體的折磨,然而,他對祖國的關切與熱愛卻未曾改變。如此一位臨危不懼、寧死不屈而堅守大義的革命者,安能以「可憐」來評述?

第二,當事人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或實際幫助,以解脫困境。在回憶錄中,陳明忠直言:他的人生經歷是自己選擇的,而這條路就是要提著腦袋走的,假如人生再來一次,他還會選擇同樣的路。這樣一位在大義與小利間堅定做出選擇,將得失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關注的始終只有兩岸統一與中國前途,他不需要別人對他的際遇表達憐憫或哀痛,也不需要任何人為他盤算個人得失。陳明忠從未期盼疼惜或掌聲,他從來只想做個問心無愧的中國人,勤懇務實地為國族奮鬥。這樣一位中正無私、碧血丹心而憂國憂民的先覺者,豈能以「可憐」來形容?

誤用「可憐」一詞評斷陳明忠,那是我的無知與高傲。當我了解他的高尚人格、遠大理想之後,若是再有人問起「誰是陳明忠?」,我會堅定地說:「他是一位『無私無求無悔無怨,有智有勇有德有謀』的革命前輩。」


閱讀《無悔》的感悟

或許出於偏見,以往我不喜歡閱讀自傳、回憶錄這類書籍。自傳、回憶錄所述必須「真實」才有意義,但是大部分出版自傳、回憶錄的政治人物、騷人墨客,為了求名謀利,哪會顧及「真實」?矛盾的是,大人物或傳奇英雄的思維與行為往往與常理相悖、與常人不同,如果我不閱讀自傳或回憶錄,我將很難從其他文字了解這些人物。

經由石老師介紹,我開始拜讀《無悔》,但我依然懷著「陳明忠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以及「他想表達什麼?」這兩個疑問翻開《無悔》的扉頁。本書序言第一頁,呂正惠先生表示:由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島內已充斥著臺獨史觀,因此當時的統派年輕人很希望老前輩能寫回憶錄,陳先生即為他們著重說服的對象之一。起初,陳先生並沒有寫回憶錄的打算。對他而言,自己不過是一介熱愛祖國的中國人,是一個為兩岸統一與中國復興著想的臺灣島民。愛祖國,認同祖國,為國家統一投入革命,對陳明忠而言是一件自然且應然之事。並且,陳明忠堅信假如臺灣人都自認是中國人,島內就不應存在左而不統的思維,更不會存在藍綠惡鬥與省籍矛盾。而對於我們來說,臺灣人必須先自我反省,先喚醒心中的理想,把國族認同激發出來,接下來才能看懂陳明忠。

細讀了陳明忠兩度入獄時遭受酷刑的篇章,我邊看邊流淚,並認真查閱每種刑求的具體操作方式。每一次讀《無悔》,我都驚嘆於陳明忠的堅定意志,每一次讀《無悔》,我都為海峽兩岸受內戰之害的蒼生惋惜不已。回憶錄中,陳明忠以樸實無華的詞句陳述他的抗爭經歷以及他在苦牢中遭遇的非人待遇。在這段內容裡,我讀不到陳明忠對國民黨的仇恨,讀不到他對國族認同的絲毫動搖。他從不在乎自己的需求、榮辱、得失與生死,無論身處何處,陳明忠總在思考著國家大事。

陳先生在書裡總是用樸實、簡單的詞句,描述那些驚心動魄的過程。任何人如果處在陳明忠的時空,就會發覺他必須面對許多很困難的決定、選擇,但是陳明忠卻說得很簡單,讓你覺得好像任何人都會這麼選擇。這是我第二次讀《無悔》時心裡的大衝擊:他怎麼可以把一些常人辦不到的事情說得這麼簡單?我從來沒想過一個人會為了一個遠大的目標,竟然可以如此堅韌、如此的天不怕地不怕,甚至可以在危急生死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理想,從未考慮過自己。

我認為陳明忠出版此書的目的,並不在彰顯自己,他想說的也不是「陳明忠」的故事,而是一個生在亂世的中國人如何覺醒,如何選擇,如何應對困境的故事。陳明忠曾想用「暗夜行路」作為書名,但最後卻用了「無悔」二字。經反覆思索,我十分贊同最終定案的書名。「暗夜行路」或許是陳明忠一生經歷的寫照,但「無悔」更貼切地體現陳明忠的精神面貌。陳明忠為什麼「無悔」?我的答案是「與國家同浮沉,與民族共存亡。人間正道,當然無悔」。

左:陳明忠在大陸的《無悔──陳明忠回憶錄》分享會上發言。右:2016年4月15日,《無悔:陳明忠回憶錄》簡體版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陳明忠於會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於《兩岸犇報》)

左:陳明忠在大陸的《無悔──陳明忠回憶錄》分享會上發言。右:2016年4月15日,《無悔:陳明忠回憶錄》簡體版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陳明忠於會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於《兩岸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