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向來隨中美關係而轉變。2017年初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一方面加強抵制中國大陸,另一方面也更積極利用臺灣來牽制北京,所謂「友臺」政策與立法不斷出臺,使臺灣藍綠兩黨更加傾向拒統求獨。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1月2日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對「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做出具體表述,也對兩岸統一之路提出新的規劃。民進黨對此果然立即強硬反擊,而國民黨在一天後也表示不能接受。
然而,美國對臺方針是「只准狗搖尾巴,不准尾巴搖狗」──只准臺灣被其利用(甚至犧牲)來反中拒統,但卻決不願被臺灣利用來冒險求獨。因此,曾任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的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在2月8日公開發文,反對某些國會議員推動邀請蔡英文到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一向親臺的美國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贊同卜的立場。三天後,卜睿哲又發表公開信反對「喜樂島聯盟」推動「獨立公投」,而美國在臺協會隨即在13日表態:「美國反對單方片面改變現狀,美方不支持臺灣獨立的公投」。
卜睿哲本來就認為:去年11月九合一選舉結果不代表選民對蔡英文的大陸政策不滿。現在他又在公開信中提到:美國支持蔡英文的原因之一正是因她謹慎小心,且不把美國的承諾視為理所當然。這等於公開肯定蔡英文仍是美國利益的最佳代理人。在美國支持下,民進黨不但未在九合一選舉後「崩盤」,蔡在其黨內的領袖地位也絲毫不受少數激進派的影響,將篤定參選2020,而兩岸統一之路在美國阻撓與藍綠對美爭寵之下,仍然充滿艱難險阻。
但是,習近平《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頗有新意,預示了兩岸關係正在走向下一階段,並非美國及藍綠政客所能恣意攔阻。
大陸掌握主導權和主動權
習近平講話的新意,要回溯到去年12月18日他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時的另一席講話。在其中,他說道:我們「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主導權」和「主動權」,就是解讀習1月2日講話,以及下一階段兩岸關係的關鍵詞。
1979年1月1日,北京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建交)當天,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將和平統一的目標「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臺灣人民,寄希望於臺灣(國民黨)當局」。此後,大陸不斷呼籲透過國共兩黨對等談判來解決統一問題。在國民黨第一次在野期間,以連戰2005年的「破冰之旅」為契機,從次年起定期舉辦國共論壇,並屢次舉行國共兩黨領導人高峰會,拉抬國民黨的地位。其高潮就是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完全滿足了馬英九在其總統任內會見大陸領導人的願望。此外,在馬執政期間,大陸甚至希望民進黨能放棄臺獨目標,為此還在2013年10月於上海舉辦了包含綠營政客、學者參加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
不過,40年來的兩岸關係史告訴我們:期望反共偏安的國民黨主動與大陸共議統一,是緣木求魚;要媚日反中的民進黨放棄臺獨,更是與虎謀皮。於是,過去40年來,在國、民兩黨輪替執政下,臺灣日益去中國化,直到臺獨成為主流。但是,與此同時,大陸的政經實力也已大增,逐漸能與美國分庭抗禮。在此主客觀情勢變化下,大陸既有必要也有底氣主動主導兩岸關係的走向。於是在習近平《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中,不再等候國民黨棄暗投明,也不再寄望民進黨改邪歸正。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展現「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決心與信心;對於作為兩岸關係定海神針的「九二共識」,依據「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明確表述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如此,既排除了將「各表」納入共識內容,還以「共謀統一」否定了「維持(分治)現狀」,等於否定了國民黨版「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此外,習近平重申「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並且「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以免為臺獨「留下任何空間」,然後「鄭重倡議,……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這樣一來,大陸就根本不以民進黨為對手,繞過蔡英文當局,直接與臺灣「各政黨、各界別」的「代表性人士」,共同協商探索「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主動推動統一進程。
從過去40年來的歷史來看,是國民黨先背棄了統一的使命,養大了臺獨,致使臺灣錯過了與大陸共謀統一的最佳時機。從此以後,大陸對於統一大業,不再依靠國民黨,也不再寄望民進黨。用毛澤東的話來說,現在習近平對民進黨的態度是「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對國民黨的政策則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兩點新意,是習近平講話中最重要的亮點。大陸將不再向臺獨與獨臺妥協退讓,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引領兩岸走向統一與復興。
習的講話,是臺灣現實的反映。
國民黨無統一誠意
美國對臺海兩岸關係的政策原則是「反對單方片面改變現狀」,也就是說:除非中國大陸同意,否則臺灣不可獨立;而除非臺灣同意,否則兩岸也不可統一。這個看似模糊的政策有個清楚的目標:以最小代價、盡最大可能來利用臺灣牽制、消磨中國大陸。為達此目的,就需要在不承諾保護臺獨(因其必將引起大陸武統)的前提下,盡力阻止中國統一。具體作法是,一方面鼓動臺灣拒統(因此要培養臺獨,逼國民黨解除戒嚴、開放黨禁,鼓勵去中國化),但同時又反對臺灣明確宣布獨立(於是又要反對臺獨公投、正名制憲,避免刺激大陸而把美國捲入戰爭)。如果居然等到中國崩潰的那一天,臺灣(與新疆、西藏)再行獨立,美國就可坐享其成。至於兩岸中國人將為此內耗而付出多少代價,美國從不在意。
國、民兩黨都知道美國利用臺灣的企圖,但都甘於為虎作倀。他們深知兩岸永久分裂最符合美國利益,因此各自揣摩主子心意,制訂其大陸政策。由於1979年初臺美協防條約終止,臺灣不能再依賴美國保護來對抗大陸武統,於是兩岸勢必走向和解交流。為了與大陸和平往還,臺灣就必須在某一程度上接受「兩岸同屬一中」;可是為了避免被統一,臺灣又不能被「一中原則」套住。於是,國民黨當局在1992年與大陸達成「一中」共識,但對共識內容則堅持不落於文字,而只能在口頭上各自表述。這就是國民黨版「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的由來。
後來,由於臺獨勢力崛起,而國民黨對統一本無誠意,只知拿香跟拜,於是便越來越強調「各表」,而抽空「一中」。當馬英九在2008年競選總統時,就是直接以「不統、不獨、不武」為政見而當選。2018年11月7日「馬習會」三週年時,馬英九重提「三不」,將「(任內)不統」修改成「不排斥統一」,但仍然不是「追求統一」。回顧2015年洪秀柱代表國民黨參選時,只因為她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提出「終極統一」(以統一為最終目標),就被當時的黨主席朱立倫強硬「換柱」。可見「不排斥統一」(但不以統一為唯一目標),已是國民黨主流派的上限。
現任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在2017年5月20日當選黨主席後,在對習近平賀電的回覆中,對「九二共識」提出自稱「原汁原味」的定義:「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作各自表達」。這就是明確把「各表」納入「共識」內容。對此,大陸國臺辦在25日回應說明:「1992年經過兩岸雙方的授權,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通過商談和互致函電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其重要性就在於它清晰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從而成為兩會協商、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可見大陸認為「兩岸同屬一中」才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至於「各表」只是表達此共識的方法、手段,當然不能視為共識的內容。
但是,國民黨對「各表」頗為堅持。針對習近平的講話,1月3日國民黨中央公開回應,仍然堅持「本黨吳主席一再重申『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並宣稱「習近平總書記所提的『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並非『九二共識』的內涵,……現階段『一國兩制』恐難獲得臺灣多數民意的支持。」吳敦義9日再度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表述之九二共識,與原九二共識完全無關,習總書記所提的探索兩制的臺灣方案,也非九二共識內涵,並且一國兩制甚難獲得臺灣多數民意支持。」可見國民黨不但扭曲了1992年時兩岸達成的共識內容,而且不願與大陸共商「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但是該黨更不可能接受「一國一制」,可見其實質還是拒絕「一國」(即統一)。不過,國民黨又深怕因此而被排除於兩岸協商之外,於是又在聲明中強調「本黨自2005年以來即定期舉行兩岸交流及協商,……解決兩岸之間許多問題」,顯然希望大陸願意容忍「一中各表」,繼續舉辦國共論壇。
對於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的意義,《遠望》早在2017年6月號社論〈「中國」國民黨的終結〉中指出:「吳敦義在當選後回覆中共總書記賀電的函電中,明確用『一中各表』來解讀『九二共識』,說明他會比馬英九更堅持『各表』。未來的國民黨如果居然能增加『戰鬥力』,那也只是想跟民進黨在全島綠化後的淺綠選民中分一杯羹。屆時,為了勝選,國民黨只會更加綠化,直到成為民進黨的外圍團體。具有百年歷史的中國國民黨,在吳敦義取代洪秀柱擔任主席之後,……此黨黨名裡的『中國』二字,……將成為敷衍大陸的遮羞布。」
民進黨堅持臺獨
馬英九的「不統」只是「任內不統」,還不足以保證兩岸永久分裂,未必能滿足美國主子的期望。蔡英文進而想利用綠化的臺灣民意,徹底排除「終極統一」,使兩岸分裂永久化、法理化,於是乾脆否認「九二共識」。蔡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民進黨堅持否認九二共識而能贏得多數選票上台執政,大陸對臺政策自會向臺灣民意退讓。於是,臺獨的建國大業就成功了大半。2016年1月,民進黨秉持否認「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贏得全面執政。從此,他們就按照臺獨的法理推動各項「轉型正義」。
讓民進黨始料所未及的是:大陸雖然不立即攤牌,但也毫不退讓。在失去了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之後,兩岸兩會間的制度性協商立即中斷,對臺經濟讓利也跟著降溫;「外交休兵」停止,大陸拔掉臺灣5個「邦交國」,使臺灣「友邦」降到17國;軍機軍艦繞臺也有常態化趨勢;而且,北京開始在不與臺灣協商的情況下自行推出惠臺31條、居住證等新的對臺政策,強力吸納臺灣年輕世代的就學就業人口。這些措施,給民進黨造成極大壓力。為了緩解對岸的壓力,蔡當局在去年九合一選舉刻意讓出部分地方政權,希望藉助藍綠共治爭取較大的喘息空間,以便謀求2020年的連任。(參見本刊2018年12月號社論〈誰是九合一選舉的贏家?〉)
正因為民進黨在九合一的「敗選」是故意退讓,因此蔡英文除了辭去黨主席、道歉而不認錯之外,整個民進黨政府毫無「敗象」。就在習近平講話前日,蔡英文或許已得知習講話要點,首次在1月1日(她原先刻意迴避的「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發表新年談話,預作鋪陳。她首先強調:「九合一大選……的結果,絕對不代表臺灣基層的民意想要放棄我們的主權,也絕不代表臺灣的民眾想要在臺灣主體性上做出退讓。」她接著提出「四個必須」:「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兩千三百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也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然後又說要為兩岸交流建立三道防護網,依次是「民生安全」、「資訊安全」,以及「民主防護網」。這第三道防護網,意指「兩岸之間的政治議題,不應該是以片面主張來強迫我方接受;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也必須有臺灣人民參與和監督」,為此,她「已經請國安機關研議,對於兩岸互動中,可能影響主權的議題,強化民主監督機制」。
1月2日,習近平在上午發表講話,蔡英文在下午立即回應。除了重申「四個必須」和「三道防護網」外,她針鋒相對地宣稱:「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的原因就是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她重申:「臺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絕大多數臺灣民意也堅決反對『一國兩制』,而這也是『臺灣共識』。」此後,蔡英文和民進黨政客(包括新任閣揆蘇貞昌)不斷重複絕不接受「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的立場,事實上等於把大陸以民進黨為談判對手的任何可能全部封殺。
但是,就在蔡英文的回應談話中,透露了她最在意的兩件事。首先,她和吳敦義一樣,擔心在未來兩岸政治協商中出局。因此,她特別強調:「凡是涉及兩岸間的政治協商、談判,都必須經過臺灣人民的授權與監督,並且經由兩岸以政府對政府的模式來進行。在這個原則之下,沒有任何人、任何團體,有權利代表臺灣人民去進行政治協商。」1月5日,她又在臉書上說:她期待「臺灣所有政黨,都應該清楚說出『我們拒絕一國兩制』,……也不要再講『九二共識』,因為這個名詞已經被北京定義為『一國兩制』,不再有模糊的空間。」顯然她非常在意國民黨用含糊籠統的「九二共識」作為「通關密語」,往返於兩岸之間。2月15日,民進黨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習近平已經發動統一進程,蔡英文已指示國安單位包括陸委會,研議「強烈的人民授權與民主監督機制」。其次,在兩岸經貿關係上,蔡英文反對北京「以利誘及吸引臺灣技術、資本及人才『走進中國大陸』的經濟統戰」。可見大陸吸引臺獨的人力及資源去大陸,即使不能改變這些人的國家認同,但是對島內臺獨勢力還是有威脅的。
從蔡英文的反應中,可以證實大陸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只因民進黨堅持法理臺獨,完全排除統一選項,遂騎虎難下,只能繼續深化「去中國化」,提高統一的代價及統一後治臺的困難,並跟美日等反中力量越捆越緊。但是,正如卜睿哲在其2月11日的公開信中所言,美國川普總統曾在2018年1月19日詢問他的國安團隊:「比起南韓,我們從保護臺灣裡得到什麼?」這意味著他質疑美國對臺灣的「承諾」(commitment)並無合理基礎,而卜睿哲表示:他看不到任何證據顯示川普這種懷疑有所改變。
於是,民進黨只能無底線地出賣臺灣人民的福祉,但永遠得不到美國主子的任何保證。最終,最佳結局是大陸及時迫使美國放手,使臺灣民意由獨轉統,兩岸得以和平統一;次佳的結果是被大陸逼成城下之盟(北平模式);而最壞的下場則是在美國所選的時機點,被充當撞向中國的恐怖分子而犧牲(天津模式)。無論何者,臺灣人民至少已經損失了一整個世代,而且統一之後的心理重建將是極其浩大的復健工程。
套句《老子》之言,正可謂:「政客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將統一進行到底
中共遠比國、民兩黨善於取法歷史、吸取教訓。習近平講話中所提倡議,就是基於中共的歷史經驗而來。
抗戰勝利後,國共之間曾經和談制憲建國。當時中共處於劣勢,於是國民黨撕毀1946年1月底達成的政協決議,堅持「武力統一」,挑起內戰。(參見本刊2017年3月號所載梁漱溟的〈國共內戰的責任在誰?〉,及4、5月號的〈檔案中的內戰責任〉)但是,由於內戰不得人心,逐漸攻守易勢,由中共奪得了主導權和主動權。於是,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其中第五項是「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個號召,就是要繞過當時仍然存在於大陸的國民黨政府,直接與所有反對內戰、反對蔣介石獨裁的人士共商新中國的政治體制。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發表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表示不再向國民黨的任何政治要求讓步。1949年1月14日,毛澤東再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和談的八項條件,已經是以「懲辦戰爭罪犯」為首的招降條件了。由此延伸到當年9月21日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完全出局,中共直接在「中華民國政府」之外另起爐灶,於10月1日宣布新中國中央政府的成立。
現在習近平的講話,實際上就是取法這樣的歷史經驗,繞過一心求獨的民進黨、堅持「一中各表」的國民黨,另闢蹊徑,直接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兩岸各政黨、各界別的代表性人士,開展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在這個過程中,國、民兩黨的個別人士或有可能改變立場而參與統一,但是作為政黨,恐怕已經錯過了主動參與中國統一與復興的最佳歷史時機。
為了中華民族的和諧、兩岸的心靈契合,大陸必然會窮盡各種可能追求和平統一,避免武力攤牌。因此,北京有可能仍然樂見國民黨(甚至柯文哲)贏得2020選舉,然後在「一中各表」(或「兩岸一家親」)的口號下延長「和平發展」,累積更多的主導權與主動權。但大陸若吸取馬英九當政八年一事無成的教訓,就應要求他們至少要扭轉「去中國化」的趨勢,使兩岸人心相向而行,以有利於最終的和平統一。
不過,美國既然不甘放棄它在東亞的霸權,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主動送上門的臺灣,必將竭力挑撥離間。我們既要看到中國統一與復興的遠景,也必須務實的提防各種內外不利因素,才能排除萬難,將統一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