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
甲辰年冬月十九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去偽存真辨統獨 > 正文

搖擺「統媒」危害甚於臺獨

作者 | 吳念臺
吳念臺:文創工作者
【編按】

本刊開設「去偽存真辨統獨」專欄的緣起,請見《遠望》2021年1-2月合刊本社論〈謹防暗獨言論奪朱亂雅──兼論如何重整反獨促統輿論陣地〉。

臺灣疫情大爆發,本土病例不斷增加。人命關天,民進黨的反中政治操弄卻無半點收斂。大陸在第一時間表達希望提供協助,包括疫苗輸臺,卻被陸委會回嗆「假好心」。還有綠媒寫手在網絡社群假扮大陸網民散布謠言,配合綠營政客自導自演,誣衊大陸發動所謂「對臺認知作戰」,當事人被抓包後竟辯稱「自以為有趣的反串」。在自誇防疫之「超前部署」淪為「落後因應」的窘境之下,綠營政府卻一邊對北京逞凶鬥狠,一邊對美日奴顏婢膝,他們的扭曲心態已經嚴重到無以復加了。

然而,相對臺灣親綠媒體不假辭色地配合民進黨誹謗、抹黑大陸,最近又出現一些對臺獨「小罵大幫忙」的升級版言論,這些言論大多來自以往一再擁護「九二共識」的反獨媒體。他們詆毀大陸的方式更為隱晦,看似持平立場,但細究其內容,必是三分說理、七分媚綠。當這些文章以「呼喚兩岸和平」的面貌出現時,往往又被大陸涉臺媒體廣為轉載,讓錯誤觀念得以廣傳,造成是非不分、忠奸難辨,其蠱惑性與破壞力不容小覷。


誣指大陸反獨民意為仇臺 挑撥官民對立

2021年5月21日臺灣《旺報》的社評〈敵視大陸援助暴露的恐慌〉一文,先以「政治口水卻喧賓奪主」譴責民進黨政治操作,但話鋒一轉,馬上指向大陸社會所謂的民間「仇臺」情緒。當中寫道:

北京數家涉臺媒體對臺灣疫情的報導都聚焦在事實面,評論相當嚴謹。……其中一個明顯的跡象,就是以往在大陸微博等社群平台上高度關注兩岸、臺灣議題的大陸媒體,都不同程度地管控了網民的評論。……大陸涉臺官媒或者官方控制的社群網站管控批評臺灣的網民評論,顯示大陸網路輿論和官方表態對臺灣此輪疫情處於『平行世界』的事實。根據微博數字,至少有4.2億大陸網民關注了臺灣疫情,可以清楚看見超過九成充斥著嘲諷、責罵、幸災樂禍的言論,大陸官方卻自上而下壓制藉疫嘲臺的網路民粹,應該能夠代表大陸官方不樂見民間反臺仇臺情緒,……這難道不是對臺灣的善意和對疫情的關心嗎?

表面看來,這是一篇呼籲臺灣理性面對大陸「官方」對臺善意的文章。然而,當《旺報》指責所謂大陸「民間」民粹仇臺的同時,卻隻字不提自2020年年初大陸疫情爆發以來,從臺灣第一時間禁止口罩出口大陸,到政治操弄返臺包機造成「小明有家不能回」,從至今沿用帶有歧視心態的「武漢肺炎」,到嘲笑大陸疫苗、譏諷方艙醫院,以上作法難道不會傷害大陸民眾的感情?《旺報》對臺灣社會愈發高漲的反中氛圍視而不見,對部分政治人物不斷的仇中操作掩耳盜鈴,在兩岸關係不斷惡化之下,卻將獨派朝野聯手分裂兩岸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這樣的評論方式,客觀公正嗎?如果臺灣可以動輒將「仇中民意」作為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為何14億人面對來自臺灣朝野不斷的羞辱、嘲諷、揶揄,若不選擇忍氣吞聲,就只能接受「仇臺民粹」的指責呢?

在潑髒水的同時,《旺報》又肯定大陸政府對網絡輿論的管控,看似刀切豆腐兩面光,實則將大陸官方立場與民間輿論對立起來。

大陸基於對臺善意,主動緩頰甚至平息網絡上的反彈聲浪,並不表示大陸官方認定這股民意等同「仇臺」。2020年1月15日,針對大陸互聯網上主張「武力統一臺灣」的聲音迅速升高的情況,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作出回應:「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應該嚴肅思考,為什麼近些年大陸民間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武統聲音?這是被他們的倒行逆施逼出來的。」若以《旺報》視角,難道國臺辦也在製造武統民粹?

2020年2月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爆發,臺灣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隨即取消陸配子女返臺,並稱:「國籍是可以選擇的,當初沒有選擇『我國』國籍,那現在就必須自己安排、自己承擔。」從疫情爆發至今,臺灣媒體仍將新型冠狀肺炎稱之為「武漢肺炎」,臺灣對大陸的惡意從不遮掩。(圖片擷取自Youtube@民視新聞網〈中配子女入境喊卡 陳時中:沒有選擇臺灣國籍 自己要承擔-民視新聞〉,2020年2月12日 。)

2020年2月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爆發,臺灣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隨即取消陸配子女返臺,並稱:「國籍是可以選擇的,當初沒有選擇『我國』國籍,那現在就必須自己安排、自己承擔。」從疫情爆發至今,臺灣媒體仍將新型冠狀肺炎稱之為「武漢肺炎」,臺灣對大陸的惡意從不遮掩。(圖片擷取自Youtube@民視新聞網〈中配子女入境喊卡。陳時中:沒有選擇臺灣國籍,自己要承擔-民視新聞〉,2020年2月12日 。)


惡意解讀大陸體制 又從兩岸制度差異占便宜

2020年10月26日,旺報在〈堅持和平統一,讓臺灣人感受善意〉一文中提到,北京需了解,當臺灣在兩岸硬實力格局中淪為弱勢一方時,臺灣社會對大陸的負面觀感,或對西方社會的親近,只是對大陸的制度還存有疑慮,但『中華』仍是多數臺灣人心所向往,沒有必要動輒上綱上線到『民族大義』,反之只會讓兩岸心理距離更加疏遠……

過去臺灣常抨擊大陸管控民意、限制言論自由,甚至還將此視為統一的障礙。這次面對疫情,《旺報》又稱對岸言論管控是愛臺善意,前後對照豈不矛盾?《旺報》到底希望大陸如何對待民意?管(則限制言論自由)還是不管(則放縱民粹仇臺)?如果臺灣處處皆以民意為依歸,為何2020年5月8日《旺報》發文主張〈窮臺打臺不如持續惠臺〉時,就可以單方要求大陸政府讓利而不顧14億人的感受與民意?而臺灣這樣對大陸的予取予求,難道不是得益於兩岸現行制度的不同?如果大陸的體制和臺灣一樣「民主自由」,政府施政就必須處處以「窮臺、打臺」的民意為依歸,《旺報》卻要北京違反民意繼續「惠臺」,這豈非強人所難?反之,北京長期以來如此仁至義盡,如此惠臺,不就是大陸體制不同於臺灣,政府尚有不完全受制於民意的空間?

當《旺報》在評價兩岸制度差異時,是以利己作為唯一評判標準,就注定它不可能用理性客觀的視角看待中國大陸。在長期的反中、仇中教育之下,當「統一」已被藍綠夾殺到毫無理性討論空間時,臺灣(包括《旺報》)對大陸制度的非議,不過就是為臺獨、分離找藉口而已。

這篇〈堅持和平統一,讓臺灣人感受善意〉的社評展現出「只許臺獨放火,不容大陸點燈」的雙標,臺灣媒體人黃智賢當時就曾深刻地指出這種「一切都是大陸的錯」的謬論。她直言,「臺灣長期走向仇中媚美日,明明是美國和日本支持的臺獨,以及政治、媒體、教育長期豢養出來的結果。社論卻輕描淡寫,扭曲成是大陸制度的問題。」誠如黃智賢所言,《旺報》這樣的喊話,這樣的誤導,等於讓民進黨繼續愉快地仇中,把兩岸最後一點善意都摧毀,導致兩岸永無和平統一的可能,而大陸仍必須無底線地惠臺。

 

從暗渡臺獨到明火執仗鼓吹兩國論

《旺報》統獨是非立場的渾噩從上文所述已露端倪,如果說到以兩岸和平為藉口、暗渡分裂理念、妄圖讓「統一」就此止步,那麼旺中媒體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則更顯直白露骨。

在該報2021年4月27日〈統一公投入憲之必要〉一文中,作者黃清龍(此人從《旺報》創立直到2019年10月一直擔任《旺報》社長)竟然鼓吹現實上目前兩岸就是兩個國家,一個叫『中華民國』,一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妄言「統一公投不但合於現行憲法精神,亦符合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所稱:『任何有關(中華民國)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以公民投票決定。』……臺灣的現狀就是主權獨立,國家名稱叫『中華民國』。統一才是改變現狀,因此不必舉辦『獨立公投』,但需為統一預作準備。所以『統一公投』不但符合公民自決的民主原則,也是遏阻非自願統一的唯一良策……。

如果統一是改變兩岸現狀,那作者最該譴責的是中國國民黨,因為從兩蔣到李登輝,截至《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止之前,臺灣的大陸政策一直堅持以軍事手段(「動員戡亂」)達成中國統一,在兩岸分治分裂之下的這種主張,不也是要以「武統」改變現狀?當時此一主張有經過大陸人民同意嗎?為何同是反對中國分裂的作為,早期臺灣可美其名曰反攻大陸、光復河山,現在北京照做就是違反(臺灣)民主、破壞現狀?如果作者執意奉此謬誤,是否在寫此文之前,先要代臺灣向大陸14億人道歉呢?

退一萬步言,黃清龍所謂「兩岸現狀」當然涉及「兩岸」全體人民福祉,那麼若要經由「民主程序」改變這個包含「兩岸」的「現狀」,當然也需要透過包含「兩岸」的民主投票。黃某的「統一公投」若是排除大陸地區民意,只許全島趨獨的臺灣表達民意,公投的結果人盡皆知,那又何須公投?但如果要納入14億人的主張,兩岸共同進行「統一公投」的結果還有不通過的可能嗎?攸關兩岸未來的公投,如果排除大陸民意,難道是要(大陸)多數服從(臺灣)少數?自詡民主社會的臺灣,眼中的民主究竟為何物?認同錯亂的問題,不可能經由公投導正;反之,黃清龍這種錯亂的「民主公投」,正是基於他錯亂的「國家認同」而來。臺灣如要執意進行公投,首當其衝該先完成的是正名制憲的臺獨公投,國、民兩黨敢推動嗎?

黃清龍這一段話在在顯示他對兩岸關係的故作無知。無論臺灣社會對兩岸關係有著何種異樣解讀,但根據目前臺灣的立法和司法解釋編按:根據1993年12月24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29號解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訂定之協議,並非「國際」書面協定。可見依照憲法,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都一致地認為兩岸屬「一國兩區」,從國民黨到民進黨,都無法突破一個中國的法律框架,而中國大陸也不會容許臺獨分裂勢力妄圖將兩岸的政治定位與法律定位產生偏離。作者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定位為兩國,是故意混淆政府(治權)與國家(主權)的概念,將一個中國之下的政權之爭異化為主權之爭,讓「中華民國」這個臺灣當局主張的中國國號淪為臺獨的遮羞布與擋箭牌。

況且,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八年任內多次表示,「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因為這不符合憲法規定。」即便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立場或有參差,但國民黨台面上的大老天王們至今也無一人敢公開放言「兩國論」,為何對外宣稱堅持「九二共識」的《中國時報》,反而明目張膽地為李登輝20年前的「特殊國與國」招魂?

黃清龍已不是第一次散播類似主張。2020年1月21日,韓國瑜大選落敗後,他寫道:選後民意彰顯,中華民國已經在地化了,『中華民國』就等於『臺、澎、金、馬』,兩岸的現況就是兩個中國。國民黨要重生,應以一中兩國(一個中華民族,兩個國家)或是一族兩國(One Nation, Two States)來應對兩岸關係,並回到蔣經國時代的反共立場,再要求中國民主化後的兩岸未來,以此與民進黨作出區隔。

此言看似為國民黨出謀劃策,其實它的本意是一邊絞盡腦汁擠壓兩岸關係的紅線,一邊代替綠營馴化藍營。臺灣倘若認同分裂,直接搬出「兩國論」豈不更直抒胸臆,何必猶抱琵琶半遮面?面對中國大陸將國家統一定調為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黃清龍開歷史倒車的行徑,與漢奸國賊何異?當這樣的文章屢次出現在《中國時報》,是否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的「一個中國」立場早已改弦更張,抑或根本就是圖窮匕現?

令人不齒的是,2017年在上海東亞所與《旺報》舉辦的「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當時的旺報社長黃清龍也曾參與其中。如果他認為「一中兩國」才是臺灣未來的最佳方案,為何當時不直接向與會的大陸學者以及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亮明立場?難道在大陸談「九二共識」和「兩岸一家親」,回到臺灣說「統一改變現狀」、「一中之下有兩國」就是他遊走兩岸的生存之道?

 

當旺中也向臺獨竪起白旗

2020年10月26日,臺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舉行中天新聞台換照聽證會,聽證會上NCC委員詢問旺中媒體集團老闆蔡衍明的經營理念,蔡先生說:「中道、理性、真愛臺灣,我們就是追求過好日子。」2020年11月18日,NCC決議否決中天新聞台換照。對此,前領導人馬英九傍晚透過臉書,譴責蔡政府創下中華民國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無論NCC給出何種理由,旁觀者大都心知肚明,中天被貼上的「紅媒」標籤,才是換照未成的真正原因。

蔡衍明先生出生在臺灣,1990年代初將事業擴展至中國大陸,讓「旺旺」品牌在兩岸家喻戶曉。2008年他轉戰媒體,收購《中國時報》、中天電視台與中視,形成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以下簡稱「旺中」),以「唱旺臺灣、旺旺中國人」為媒體經營目標,「期勉旺旺媒體人以增進兩岸和諧、構築民間溝通橋梁自許」。蔡衍明曾說:兩岸好臺灣才會好,自己是臺灣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正是因為懷抱這樣的理想,讓他和旺中媒體集團成為臺獨的箭靶,自2012年7月,臺灣青年學生發起「反媒體巨獸」運動的開始,十年來遭遇排山倒海地攻擊質疑。

蔡董這場反對臺獨、期許「讓臺灣人民過好日子」的覺醒運動,如果以中天新聞台遭政治打壓關台就畫下句點,縱使遭遇挫折、委屈,但憑他義薄雲天的凜然正氣,注定在兩岸關係和謀求國家統一的歷史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可惜旺中集團這兩、三年來立場反覆的文章,大大違背它的初衷,蔡先生看似「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也已褪色。

《旺報》社論過去認為爭取大陸人心才是臺灣最有效的安全策略,又稱「理解從來都是相互的,臺灣人要想讓大陸民眾理解臺灣,首先必須自己做到不帶偏見地認識大陸,才能與大陸民眾良性互動。如今面對民進黨不斷地向大陸吐口水,《旺報》不僅放棄臺灣應爭取大陸民心的呼籲,還將對岸民眾忍無可忍的被動回應看成極端民粹,這家「統媒」的變化真讓人目不暇給。2018年九合一選前,《中國時報》曾努力想把臺灣拉回正軌,發表了深刻又苦口婆心的文章說:在臺灣的中華民國開始產生偏安、拒統心態,進而援引外力和大陸對抗。變心、變質的中華民國,使兩岸『主權統一,治權分裂』的內戰關係,轉為『主權、治權都分裂』的外患問題。不到三年時間,同一媒體,卻又公然為「兩國論」搖旗吶喊,妄言統一改變現狀。令人不勝感慨的同時,更讓外界對這家號稱支持「九二共識」的臺灣媒體的兩岸立場打上問號。

事實上,旺中的悄然轉向,也引起了大陸媒體的關注。根據《人民政協報》資深記者高楊在〈蔡英文施壓,這家偏「藍」媒體要變綠?〉一文中透露,在2018年臺灣地區縣市長換屆(也稱「九合一」)選舉結束,當時《中國時報》報系就開始出現轉向苗頭。

作者提及,2019年年初,旺旺中時老闆蔡衍明曾與蔡英文秘密會面。依據臺灣法令,旺旺中時集團旗下的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等電子類媒體經營權需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審核,也就是定期換發牌照。在此背景下,一位林姓高管進入蔡衍明團隊。此人和民進黨多位重量級人士關係親密,而旺旺中時集團延攬林加入,一是為了幫助中天新聞台換照過關,二是與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媾和。

《中國時報》、《旺報》有關兩岸問題的社論與評論,其立場和語調已越來越趨近民進黨以及島內親綠媒體,對照幾年前旺中媒體集團的表現,簡直判若雲泥,這似乎也印證了外界對旺中轉向的種種臆測。

無論是被威逼脅迫還是主動投靠,旺中的轉向都是媒體經營者個人的選擇。但是對於帶領其企業在大陸成長壯大、秉承「臺灣人就是中國人」的情懷與認同、衷心期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衷心期盼中國夢早日實現的蔡衍明先生而言,統獨的大是大非豈能因為臺灣政情的一時波瀾而左右搖擺?

正因為旺中過去面對島內以綠為尚的媒體環境,拒絕在「一國兩制」、「六四」等議題上向臺獨輿論拿香跟拜,敢於戳穿、揭露臺灣社會長期以來對大陸根深蒂固的歧視與偏見,所以每當旺中遭遇不公正的對待,都得到了不少有識之士的力挺聲援。因為很多人都清楚,反旺中的本質就是假「新聞中立」之名的臺獨運動。年前,反媒體壟斷團體的口號猶在迴響,十年後事實證明,臺灣島內只有綠營能一手遮天。

昔日的旺中,不同於以反中、仇中、貶中、損中樂此不疲的親綠媒體,它不是《三立新聞》,亦非《自由時報》,它的兩岸評論文章之所以被大陸涉臺媒體廣泛關注,在於它不僅承載著蔡衍明先生最初立足臺灣、胸懷兩岸的正確立場,寄望臺灣人也可以做「世界最偉大的中國」重要領導人的萬丈豪情,同時也肩負著撫平兩岸分裂創痛、傳遞臺海和平希望的媒體責任。

遺憾的是,如今旺中一方面向綠傾斜亦步亦趨,另一方面又假和平之名將那些看似理性中道,實則暗藏獨言觀點滲透到中國大陸。與此同時,一些其心可議的陸生、大陸學者也開始利用旺中平台「出口轉內銷」,跟隨島內主流輿論向臺灣表忠。當肯定蔡英文「中華民國臺灣」的言論開始出自大陸人之口,若稱渠等有意對大陸社會進行顏色革命或許稍顯牽強,但說這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觀點嚴重阻礙兩岸統一進程,則一點也不冤枉。

 

旺中應效君子 有所為有所不為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旺中自覺勢單力薄,無力撥亂反正,無法對抗日益獨化的大環境,那麼同流合汙、假和平之名擾亂視聽、妄圖讓國家統一就此止步並非旺中唯一的(更不是最佳的)選擇。

2014年,蔡衍明在「第五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開幕致詞時表示,為了消除臺灣當前的「反中」情緒,他建議兩岸可用「融一」取代「統一」,他說統一的真正意涵該是『中國人大團結』,兩岸各自貢獻彼此的長處與經驗,融合為一體,也就是『融一』。

然而,這七、八年來臺灣內部政治情勢的演變已經昭示,用融一代替統一的妥協,只是迴避問題,根本難阻臺獨大勢。把臺獨破壞兩岸關係的結果歸咎於大陸求統的主張,折射的則是自身兩岸立場的態度曖昧與遲疑不決。正是在這種倒果為因的思維下,旺中因為不敢闡明統一的道德正當性,自身未戰先怯,也就注定在這場話語權的博弈中淪為輸家。面對臺獨思潮來勢洶洶,導致旺中的兩岸立場徹底迷失,深明大義的促統正言紛紛退場,取而代之的盡是忽獨忽統的錯亂觀點。當兩國論的文章都可躍然紙上,當旺中在大方向上愈發和民進黨聲氣相通,蔡衍明先生即便不具體過問媒體經營,但身為大方向的掌舵者,難道沒有責任?

「中道理性、真愛臺灣」不是靠忽悠大陸,使「統一」被臺獨所定義的「和平」所取代。「讓臺灣人民過好日子」的方式更不該遊走統獨兩端,讓個人或集團的短期利益凌駕國家民族長期福祉之上。這樣的「融一」之路,只會擴大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更與蔡先生的初心天差地遠。曾經(而且至今仍然)取得大陸數十億人信賴、支持的旺中集團,它的「誤入」歧途對兩岸關係的誤導與傷害,遠大於明火執杖的臺獨、獨臺陣營。請蔡董、旺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