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
甲辰年冬月十九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時論短評 > 正文

「統媒」不統?

臺灣《中國時報》歡迎美國大使訪臺

作者 | 林金源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遠望》雜誌社社長。

〔如須轉載,請先徵求《遠望》同意,並於文首註明出處,全文刊載(不得隨意更動內容)。〕

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3月28日跟隨帛琉總統惠恕仁一起訪問臺灣。帛琉總統雖是主賓、國賓,但明眼人都知,站他背後的美國大使才是此次交流訪問中的關鍵人物。

基於「一中政策」與《臺灣關係法》,美國國務院以往對臺美官員的往來訂有嚴格的內部限制,但在今年1月初美國前總統川普與前國務卿蓬佩奧卸任之前數天,國務院宣布取消美臺官員往來限制。美國原擬隨即派出當時的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臺,作為此變革的起身砲。克氏後來雖未成行,但雙方此後仍有豐碩的交流「成績」如下:

2月10日,美國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金成,邀請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到國務院見面;2月11日,美國駐WTO代表團代理館長畢斯比與臺灣駐WTO代表羅昌發晤談;3月初,美國駐日代理大使楊舟首度邀請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至美駐日大使官邸討論區域穩定等議題;3月25日,蕭美琴與美國在臺協會執行理事藍鶯共同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針對此次美國大使倪約翰來臺,臺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認為:這意味著美國不再固守《臺灣關係法》。上述臺美的熱絡互動,是1979年美國與北京關係正常化以來所僅見。

帛琉總統惠恕人(中)來臺,29日舉行國際記者會後,與同行的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右),以及外交部長吳釗燮(左)一同碰手臂合影。(圖片擷取自〈美大使隨行,專家指具戰略意涵〉,中時電子報,2021年3月30日。)

帛琉總統惠恕仁(中)來臺,29日舉行國際記者會後,與同行的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右),以及外交部長吳釗燮(左)一同碰手臂合影。(圖片擷取自〈美大使隨行,專家指具戰略意涵〉,中時電子報,2021年3月30日。)


對於美國大使來訪,臺北《中國時報》報導的標題是:「朋友的朋友是盟友,美臺交流新創意」。標題當中前一個朋友指「臺灣的邦交國」帛琉,後一朋友指帛琉的邦交國美國。臺美本無邦交,但是透過帛琉的穿針引線,美國官員可以公然訪臺,臺美就(被臺灣人想像)成為盟友。至於大陸,既不是臺灣的朋友,也絕非盟友,當然就是臺美聯盟要對付的敵人。再者,美國國務院取消美臺交往的限制,也被此報導解讀為「臺美往來,多了很多創意空間」。為了讓讀者完整了解該文立場,茲引述原文如下:

「2018年3月蔡英文總統訪問帛琉,在當地舉行的國宴,美國駐帛琉大使也在場,這次倪約翰跟著惠恕仁來臺,是第一次有美國大使隨我友邦總統來訪,未來若能起帶動作用,對臺灣而言,確是擴大交友的方式,也顯示美國以具體行動,協助臺灣鞏固邦交。

美國支持臺、帛邦交,除彼此民主理念相同外,更有戰略布局的思考,倪約翰曾任美海軍陸戰隊外交顧問,他在提名為駐帛琉大使的國會聽證會裡說,臺灣是美國及太平洋地區重要夥伴,美臺能做更多的事,以協助太平洋島國。

…美國經由駐外館處強化臺美交流的模式已逐漸成形。倪約翰是第一個,但不會是唯一,未來臺美外交官的來往將不絕於途。」

上述立場與觀點,在臺獨、獨臺橫行的臺灣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刊登這種文章的竟然是被封為第一統媒、紅媒的《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