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期堅持「戰略機遇期」的觀點,尤其是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重申這一觀點,是非常難得的,對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都是令人鼓舞的信息。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對世界總體局勢仍然持謹慎樂觀的看法,另一方面說明中國自己決不想主動挑起局勢的緊張。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已成下一階段中國人最大的共識和期待。
然而,在不誇大和製造危險的同時,如果對客觀的危險形勢和對手的危險意圖視而不見,那麼就會有突然的災難不期而至。中國人苦於戰亂久矣,不願再陷戰亂的想法是真實的,但如果有人想把戰爭強加在中國人頭上,那麼中國人只有繼續發揚過去的戰爭精神,打敗凶惡、強大的敵人。
環顧世界,想把中國拖入戰爭的危險力量其實不多,內部主要是臺獨分裂勢力,外部主要是美國反華好戰勢力。後者試圖在不同點位策略性地激怒中國,但最容易產生效果的還是與臺獨分裂勢力密切配合,將中國拖入一場美國可以掌控的局部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一些反華分子的如意算盤是:無論自己如何介入,都必須控制在中國人自相殘殺的範圍之內,以阻斷中國的發展進程,美國則總體上不受戰爭的破壞性影響,並獲取盡可能大的直接和間接利益。
中美一些國家安全戰略研究者都分析到了這樣的局面,但眾多的政客和廣大的民眾並不十分清楚。例如,臺獨分子中,一部分人認為美國力挺臺灣會讓大陸不敢打,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為了顧及民族復興事業會讓大陸不願打。這兩種臺獨觀點讓臺灣陷入危險的迷思,一旦戰爭真的來臨,臺灣人會追悔莫及。
對於大陸決策者來說,當然非常重視「美國因素」和「復興因素」。然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寫入中共黨章的三大使命之一,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沒有兩岸統一,就沒有民族復興。十八大之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漸漸明確為新時代的任務,現在更提出了比較清晰的時間表。至於「美國因素」,大陸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分析其構成和影響,尤其是力量的消長和態度的變化。20年來,中美因應臺海的力量此長彼消,態勢是非常明顯的,而且漸至某個分水嶺。也正因為如此,美國菁英層陷入整體性焦慮,其中的反華好戰勢力企圖在那個臨界點到來之前,給予中國致命一擊。這就是為什麼川普上台後,身邊聚集了類似蓬佩奧之流,全方位地尋找可以打擊中國的地方,下手狠毒,把文明的外衣棄置一邊。
美國當地時間202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蓬沛奧在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上發文宣布:「今天,我解除所有我們施加於(美國)行政機構與來自臺灣的同級人員之間進行交往的自我限制。這項行動將使我們兩個偉大民主國家獲益。」(圖片擷取自蓬沛奧之推特頁面)
在美國的全面打壓下,中國一開始有些不適應,只能見招拆招。後來漸漸適應下來,大體上奉行守住底線、堅持合作的原則。這種合作不只是與美國的合作,更主要的是與除美國之外的世界各國合作。中國堅持認為全球化的潮流仍然難以阻擋,世界各國的聯繫只會越來越密切,只要不發生戰爭之類的意外情況,戰略機遇期仍然會持續下去。
不過,意外的情況總是常常發生的。一心想避戰的國家往往被動地捲入戰爭而蒙受巨大損失。十九屆五中全會一方面堅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做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一方面則提出建軍100週年的目標,要求全面備戰打仗,而且用很大的篇幅論述國家安全問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一次將「發展利益」與「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並列,凸顯了用軍事手段保護發展利益的決心。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嚴重阻礙中國發展利益的國家只有美國,因此,這個立法新規定的意圖非常明顯,也就是為了中國的發展利益,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必須做好與美國的直接衝突,尤其是軍事衝突準備。
不少學者和政論人士討論美國對臺海戰爭的態度。美國一直以來以某種「清晰的模糊性」來應對:美國肯定會協助臺灣,這是清晰的,但以什麼方式協助臺灣,這是模糊的。但就這模糊的部分來說,現在也越來越清晰了,那就是在臺海戰爭中,美國會以除直接出兵之外的各種方式來幫助臺灣。在現代高科技戰爭中,是否直接出兵其實並不重要。美國有能力在不直接出兵的前提下讓臺海戰爭變得更加慘烈,美國反華好戰分子絕對不會在乎兩岸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損失,而且認為這種損失越大,對美國越有利。
2020年9月24日,《遠見》雜誌針對中美關係及兩岸情勢發布一份題為「2020國際政經情勢調查」的民調,其中一道問題詢問受測者:如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你認為美國會用哪種方式幫助臺灣?結果高達43.7%的民眾認為「美國會派遣軍艦巡航」,而認為美國屆時將會高度介入兩岸軍事衝突的比例則高達65.3%。(資料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74827)
對此,大陸也有相應的研判,即使在美國深度參與的情況下,大陸也有把握取得臺海戰爭的勝利,如果做出了決策,相關的損失也會在計算之中。
然而,整個中國所面對的真正挑戰不是臺海戰爭的直接損失,也不是占領臺灣後的治理難度,而是戰爭之後的外部環境。美國會聯合西方國家,以超過冷戰時期的准戰爭手段對中國進行全面制裁和封鎖,試圖將經過戰爭創傷的中國打回過去封閉落後的狀態。中國新修訂的《國防法》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一旦美國使出這種手段,中國也就要用包括非和平方式在內的一切手段保護「發展利益」。
因此,我們需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全面備戰打仗」,如果僅僅從打贏攻臺戰爭的角度來理解,那麼「全面」的含義就很難真正地體現出來。要全面準備與美國的直接軍事衝突才是問題的正解。如果沒有這個準備,大陸就不用打算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現在臺獨勢力,尤其是臺獨基本教義派以及臺獨鍵盤俠,表現得如此囂張,仰仗的就是美國的強大軍力,幻想這種軍力就是臺灣軍力。當美國改變對華戰略,越來越沒有底線地支持臺獨時,臺灣輿論幾乎一邊倒,而且很大一部分民意認定大陸不敢打。在這種局面下,和平統一幾乎看不到實現的前景,兩岸同胞對和平統一的信心嚴重下降。大陸如果要同臺灣商談統一,尤其是要商談「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要同誰商談呢?在臺灣還有什麼力量可以依託呢?如果不是兵臨城下,臺灣人普遍認識到只有戰死和投降兩條路,估計誰也不會或不敢和大陸談統一。在當前局面下,除非想退出臺灣政壇,否則你如果跟大陸談統一,在政治上就是死路一條。
根據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針對島內進行統獨傾向之民調(1994年至2020年6月),表上可清楚看到於2020年6月,臺灣民眾拒絕統一的比例高達87.4%,支持統一者僅有5.8%。(資料取自: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網址參考: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5&id=6962)
到目前為止,大陸一直避談與美國的直接軍事衝突,而是一直強調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但美國似乎越來越不願意相向而行。中國決策層戰爭危機感越來越強,政治局集體學習專門請有關專家來講戰爭問題,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多年來,大陸顧慮到美國的態度,在紀念朝鮮戰爭方面是比較謹慎的。但今(2020)年大陸非常高調地紀念這場戰爭,要求發揚「抗美援朝」偉大精神。最近出了很多決定與號召,經歷過去年代的人們都會本能地將其與「戰爭」聯繫在一起。這正是「全面備戰打仗」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在經濟、社會、政治諸多方面形成能夠應對現代大規模戰爭的體制機制與運轉流程。
2017年開始運轉新軍事體制,當初預計花五年左右的時間進入成熟期。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軍百年目標,意味著新體制要在這期間經過實踐的檢驗,從而產生重大的決定性成果。
檢驗新體制成效的最合適場所就是臺海領域,沒有比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更能稱得上是「決定性成果」了。在此過程中,如果美國採取嚴重損害中國發展利益的強制手段,那麼就可能迫使或助推中國的海軍、空軍分別走向更遠的海洋,更高的天空。
人類一部文明史,就是戰爭與和平交織的歷史。在歷史上,一代人從出生到死亡,完全不經歷戰爭歲月是比較少見的。我們這一代已經享受相當長時間的和平,現在所謂百年未有大變局意味著和平板塊已經出現裂縫,就像地殼發生裂變一樣,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中國正千方百計地維護和平局面,但美國正在把世界拉向越來越危險的衝突狀態,其好戰分子則不惜誘導或鼓動戰爭。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本是一種不太準確的歷史描述,美國好戰分子則將其視為全面打壓中國的藉口,從而使得「陷阱」描述變成自我促成的戰爭預言。
為了不至於在這種現實的打壓和可能的戰爭中蒙受巨大的災難,為了中華民族在這場危局中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中國不得不直面美國反華好戰勢力,以全面的戰爭準備來應對全面的戰爭威脅。如此,才有可能爭取最好的結局:迫使具有海盜基因的美國人放棄戰爭的冒險,與中國人一起商談兩個大國如何更好地和平共處,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