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
甲辰年冬月十九
(本篇文章還剩餘 100% 未讀)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抗戰與光復 > 正文

戰後30萬日本人轉為臺籍?

作者 | 福蜀濤
福蜀濤:前中國時報副總主筆

〔如須轉載,請先徵求《遠望》同意,並於文首註明出處,全文刊載(不得隨意更動內容)。〕

【編按】

從2014年起,網上開始流傳日本戰敗後有「30多萬日本皇民」留在臺灣。此一謠言越傳越廣,迄今已有可能誤導大陸對臺政策。為了澄清史實,本刊特別邀請當年曾經處理過此一謠言的福蜀濤先生將其所知記錄成文。惟因為求時效,福先生先將此文發表在香港《堅料網》上,再由本刊轉載於此。

去[2016]年12月17日,前南京軍區副司令王洪光在北京《環球時報》年會上說:「1945年臺灣光復的時候,日本人留下30萬日本人轉為臺籍,經過50年的日據時期,當時臺灣是600萬人,8%與日本有關,是48萬人,加上30萬人,將近80萬人,經過三代75年,現在2300萬人裡面有600萬人以上是這些人的後代。」。

王洪光關於當時「日本人留下30萬日本人轉為臺籍」的說法,在網路上流傳有段時間,因此事與我有關,故曾對幾位轉寄我此一說法的友人說明其來龍去脈。現在連對岸的退將都有這樣的說法,我因此想藉《堅料網》提供的專欄,就我這部分對海內外所有愛國同胞做一說明。

2014年3月18日「太陽花」學生闖入立法院時,我在臺北《中國時報》任職副總主筆。同年6月5日總主筆收到楊振明先生投稿,交我處理,文中提到「約有30多萬日本皇民,放棄日本國籍,歸順為中華民國國民,落地生根。」

「30多萬日本皇民」究竟指的是「皇民化」的臺灣人,還是真正的「皇民」日本人?我將此文給幾位研究臺灣史的學者過目,他們多不認為是真正的「皇民」日本人,而很可能是「皇民化」的臺灣人。

殖民統治的本質是民族差別待遇,日據50年,日本人不承認臺灣人是「天皇」的「皇民」,「皇民化」運動是洗腦運動,要在臺灣人的身軀配上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靈魂,在大陸與東南亞戰場上心甘情願做日軍的砲灰。「昭和天皇」的「皇民」又何需「皇民化」?

為弄清「皇民」還是「皇民化」,我寫信向作者求證,但來信寄件欄地址只有「臺北市延平北路」,我曾請郵政總局幫忙,但因保護個資的規定而幫不上忙。我看郵戳,信的確是從延平北路的郵局寄出,楊先生還附上當時對開半張的《臺灣新生報》,要我們去查戶籍資料以證明他的說法,然而同樣因為保護個人資料的法律規定,除非公權力介入,一般人沒法做這樣的查證。

聯絡不上作者,無法查證30萬究竟是真正的「皇民」還是「皇民化」的臺灣人,此文無法發表。但網路時代,透過電郵,楊先生的文章已傳開了。楊先生文中提到其鄰居一位七十多歲的婦女是日本人的女兒,照他的說法,是戰敗後日本境內殘破,父母不願孩子回去跟他們過苦日子才託給臺灣友人撫養。這樣的情況,多少或會有,但應屬很少的個案。

說起這篇網上傳文引起的風波,我可說是「始作俑者」,現在做個說明,也留個歷史紀錄。

話說二戰末期,日本敗象已露,臺灣島內「皇民化運動」如火如荼,著名的「岩里政男」李登輝之外,不少臺灣人將名字由漢姓改為和姓,但有多少是皇民化到骨髓,滿心歡喜地跟定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臺灣人,仍為一個大問號。臺灣人於1945年歡天喜地迎光復,一夜之間,如火如荼的「皇民化運動」就煙消雲散,至於後來「皇民化」到骨髓的「岩里政男」為什麼能夠復辟,到今天從南到北,大和風為什麼有捲土重來之勢,可能需要未來的學者認真做這方面的學術研究。

日據時期,包括李登輝,絕大多數的臺灣人其實是殖民主義民族差別待遇的受害者。只是今天有些受害者又成了加害者,不自覺的用身教「支那賤畜,外來種滾」影響自家的下一代,更以「去中國化」抹去未來一個世代的中國記憶,埋下他們將來勢必會遇到的挫折、沮喪的種子。對於這些未來世代的臺灣人,我們當努力尋求挽救之道,努力減輕他們終將遭遇的挫折、沮喪,畢竟他們都是無辜的。